本首牽亡歌傳唱者林宗範,為後壁鄉人,生於1990年,自幼就對牽亡歌感到興趣;原是自己摸索學習,高中後進入牽亡歌團參與傳唱;並開始學習月琴、三弦等各類樂器與製作,在偶然幾次殯葬場合巧遇藝師陳松男,陳師見其具有天份,便向其傳授牽亡歌,2016年並與青年學子組織風中燈牽亡歌團。
牽亡歌屬於半民間文學,就其唱詞而言,有自法教、道教、釋教等科儀取經之情況,並也有民間歌謠與車鼓小戲等元素,采借混合成喪葬需求的儀式用演出。傳唱內容乍看大同小異,卻有許多傳唱性質的細節變化,端看藝師對演奏、吟唱、戲劇表演感受與反應,以及詞句使用的欣賞態度。
在民俗價值觀當中,每個陽世間生活者,其實都能在幽冥地府也找到自己的元辰宮,掌管本命元辰。生活日常的一切都能對應到元辰宮狀況,都是現實生活的對應,比如元辰宮裡會有水缸、米缸,象徵著個人財庫、衣食的有無,元辰宮裡的床舖若只有一顆枕頭,則可能會孤身一世。而在元辰宮花園的地方,若有紅花則生男孩,白花則會生女孩。
也正因如此,民俗觀認為婦女若無法生子,則必須要為自己的元辰栽種花叢,本曲又名「更花」或「遊花園」,是法教科儀中,用以請求照顧花園之花公、花婆,幫助未能懷孕之婦人種下花朵,以祈求生子;另也有其他相近儀式名稱為「栽花換斗」;用意都是要在本命元辰宮裡,種下花朵,藉此誕生新生命。
因此,這首歌裡有許多花朵名稱,每月一種經典代表性的花朵,並在歌詞裡講述一些吉祥話語,希望立刻就能有效果。於喪葬科儀中演唱本詞,有祈求子孫傳衍的象徵,這也是民俗觀裡,希望在喪葬儀式中求得圓滿的思想。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