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入選-白沙岬燈塔

入選-白沙岬燈塔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入選-白沙岬燈塔

清領末期的燈塔多由英、法等國整體進口,製造商將塔身、燈具的零件預先鑄造好,再以船運至預定建塔之處,以類似造船的技術裝配即成。但始建於日治初期1899年、耗費三年完工的白沙岬燈塔並非由鑄鐵組裝而成,乃採日語所稱的「煉瓦石造」之雙層磚石耐震構造,是其特殊之處。塔身由紅磚疊砌而成,燈塔的上段由大塊石材組砌成托架,承托鑄鐵造的塔頂。本燈塔的燈具、稜鏡與重鎚儀器均由法國進口,同時還保存著一座由上海機器局製造的時鐘。白沙岬燈塔為高37公尺的白色燈塔,巍然屹立於觀音區海岸邊,自落成之時起即為桃園海岸的一大勝景,歷經數度地震風災,二次大戰時更曾遭盟機掃射,然燈塔仍迄今屹立不搖、照亮著台灣海峽。1.就其歷史文化價值白沙岬燈塔籌建於西元1896年,完成於1901年,至今已有100於年歷史,是北台灣最早設置的燈塔之ㄧ。 2.就建築本體而言,燈塔以士林石作為塔基,以雙層紅磚疊砌而成塔身,石材及紅磚皆取自台灣的本土建材,有別於其他燈塔之建材與結構,是值得保存的特殊建築。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入選-白沙岬燈塔 / 撰寫者:國家文化記憶庫專案輔導中心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國家文化記憶庫專案 2.0 推動中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606178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國家文化記憶庫專案 2.0 推動中心
撰寫者
國家文化記憶庫專案輔導中心
創作者
張雅倫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16/1/5
媒體類型
照片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