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在太魯閣族稱為Masu,照片中是將採收好的小米,經過陽光曝曬而乾枯後,用雙手摩擦小米串,小米能脫離莖梗,接著就能開始脫殼工作,脫完殼後才是可以食用的小米了。
小米的種植有兩個時段,第一個時間是春天,採收期在七月、八月;第二個時間在秋天,採收期為二月、三月,半年可種一次。種植小米前需將土地翻鬆才能灑下小米,大約一個禮拜小米苗生長茂盛,這時就會開始疏苗。疏苗的方式會選定一排的小米為隊伍,把周邊的小米苗毫不猶豫地拔除,小米之間的距離抓十公分,就會呈現一排排的小米列隊。有時被拔除的小米苗不會丟掉,而是種到另一塊田地。
小米過去是部落的傳統主食之一,但經日治及國民政府時期後,大米相對成熟的種植技術及方便取得,逐漸影響族人不再種植小米,使其逐漸離開部落農業生活中。2017年本會發起種植小米的復振活動,蒐集小米種並發送給願意種植的家戶,照片為部落中種植小米的家戶收穫的小米。雖然部落中均無留下小米種,但耆老均對種植的記憶非常清楚,讓小米可以持續生長在支亞干部落。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