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肩」是中國古代女性服飾肩上的裝飾品,其用途是阻隔衣服受到髮髻上的油垢等沾染,並兼用作裝飾,因為通常會繡有如意、雲紋等刺繡裝飾,因此被稱為「雲肩」。經常有人會把加有劍帶的雲肩稱為「霞帔」,其實並不完全正確,因為「霞帔」是宋代后妃命婦身上禮服配件之一,原本以圖紋區分官階,傳至後代,霞帔寬度縮小並與雲肩相連結,才逐漸變成今日所見裝飾劍帶的形式。臺灣早期民間流傳使用許多不同形式的雲肩,閩籍富貴人家婦女常用刺繡精美的雲肩來作肩頭裝飾,但有劍帶的雲肩較為稀少,大都見於新娘禮服上,且不論閩客地區都有類似的款式。
雲肩在屏東縣客家文物館典藏有2件,這件雲肩是最大最華美的,堪稱是屏東縣客家文物館服飾類文物中的鎮館之寶。形式上是經典有劍帶的結婚禮服形式,像葉片的飾片分有兩層,第一層為刺繡華麗的柳葉狀飾片,第二層則以貼布繡成如意雲紋圖案,用色鮮明亮麗,邊緣還有五彩繽紛的流蘇裝飾。
實踐大學的鄭惠美老師在《臺灣客家服飾民間收藏調查》研究報告中有指出,刺繡在客家傳統服飾中被廣泛使用,而南部六堆客家刺繡用色鮮明強烈,圖案造型多為花朵或繁複的圖紋形式,因此這件雲肩在形式上可以說是南部客家服飾刺繡的經典之一。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