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蚵棚

跟蚵棚有關的相片,共2張
跟蚵棚有關的相片,第1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臺灣蚵養殖產業一般有三種養殖方式,分別為「棚架式」、「浮筏式」。棚架式又分為棚架垂掛式及棚架平掛式兩種,這兩種方式都必須要將基樁打入潮間帶中,將木頭或竹子固定於原地,再將支架綁在基樁上,使整體結構穩定。浮筏式則是以保麗龍板支撐棚架,採浮動的方式養殖。

照片拍攝地點在雲林縣臺西鄉,採取棚架式的養殖法。附苗的話,約末一公尺左右要插兩根基樁,若要養成成蚵,因為重量更重,間距要更短,一公尺左右要有三根基樁。照片中所採用的基樁材質為老竹,選用竹子時,越老、纖維越粗越紮實的越好,能更有力地支撐蚵條的重量,不過仍然約2至3年要換一次。竹子的長度分十台尺、十二台尺、十六台尺等,材質則有麻竹跟桂竹,不過桂竹較少人用。十台尺的竹子一根60元,十二台尺則是一根70元。

橫亙在基樁之間的支架,則有竹子或PVC管等不同材質,傳統一般採用竹子,但由於竹子長期浸泡於海水中,容易腐爛折斷,經常需要更換,對於年老的蚵農來說負擔很大。每年蚵棚都要更換,為了避免一次倒光光,每年都要補新的竹子進去。以本文撰寫的2020年(民國109年)來說,只有臺南的養殖戶,會把蚵棚拖回岸上,跟臺南市政府漁業課申請,集中處理,減少海面的漂浮垃圾、阻撓船隻前進等問題。

臺西鄉則是陸續有蚵農用塑膠管來取代傳統的竹子,PVC管更加有彈性,只要不是船隻極速衝撞,都不至於斷裂。因此即使成本較高,一根十二台尺長的PVC管約120元左右,經濟尚有餘裕的蚵農仍願意使用。中空的PVC管泡在海中有十二個小時是乾的,十二個小時是濕的,因此脆化比較慢,至少可以撐10年以上,蚵農因此認為得以有效減少海廢。不過只有育苗適合採用塑膠管,因為成蚵太重,塑膠管承受不住,因此養殖成蚵的蚵農仍然會以傳統的竹子為棚架主要的材質。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蚵棚 / 撰寫者:謝蓓宜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605080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產業與經濟
建檔單位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
撰寫者
謝蓓宜
創作者
謝蓓宜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20/09/20
媒體類型
照片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