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釋善因用日文撰寫的西元1930年代的釋善因日記共有5本,本篇日記取自第2冊的西元1936年的日記本。釋善因為彰化縣花壇鄉的虎山巖住持釋一修的後代,虎巖聽竹為西元1836年周璽撰寫的《彰化縣誌》記載邑中八景之一的名剎。釋善因日記是從其西元1934年到日本京都,西本願寺培育日本佛教僧侶學校中央佛教學院留學開始的記述。
本日為西元1936年10月13日為其日記的第2本,當時於彰化的虎山巖,記載下本天日記。日本學成歸國的釋善因,到新營本願寺幫忙。剛創建的新營本願寺簡陋蕭瑟,吃不了苦的年少釋善因剛好接到彰化寄去的訊息,要他參加今天舉行的花壇振興民風委員會。參與人員有日人庄長和當地的臺灣人,並有曹洞宗頗負盛名的臺中佛教會館的林德林赴會演講。
所謂的「民風作興運動」,本質上是「部落振興」運動,同時也是國民精神總動員的運動,推行於西元1930年代。街庄役場(相當於今日的鄉鎮公所)就是以「民風作興運動」為媒介,整合各種農事團體以及保甲等組織。 臺灣因為是異民族的殖民統治,因此隨著局勢演變,從部落(地方)的振興運動,演變為強調涵養日本國民精神的運動。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