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口事件紀念碑」位於東海岸之豐濱鄉靜浦國小操場旁一帶,這曾是一百五十年前著名的「大港口事件」發生地現場。1874年(清同治13年)牡丹社事件之後,清政府展開「開山撫番」政策,羅大春、吳光亮及袁聞柝等人由北、中、南三路翻山越嶺抵達後山花蓮、臺東。1875年(清光緒元年)至1876年(清光緒2年)吳光亮完成了南投竹山至璞石閣間的八通關古道後,即展開水尾至大港口間之道路開闢工程。開路期間兵員伙食、營房建築、築路等工程,均由阿美族人供應或勞役,因過度壓榨勞力和軍隊屯駐壓縮族人的生活空間等因素,使得族人起而反抗,反抗者包括奇密社、納納社與阿棉社的阿美族人。衝突主要發生在靜浦國小一帶,由於清軍無法取勝,臺灣鎮總兵吳光亮決定採懷柔政策,以酒宴誘騙大港口部落的壯年菁英,設計殺死來參加酒宴的族人,當時大港口部落的青壯一代幾乎全部死於此次事件,事件後族人只好逃難至山區或投靠部落。2014年(民國103年),原住民委員會、花蓮縣政府、豐濱鄉公所、Cepo’部落等單位於昔日事件發生之古戰場「靜浦國小」建造一座紀念碑,來紀念一百四十多年前發生在此地的事件。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