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九彎十八拐

九彎十八拐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2005(民國94)年5月1 日,以黃春明為發行人(也是主要的推動者)的《九彎十八拐》創刊,發行地點就在宜蘭市。封面題字邀請知名書法家董陽孜女士執筆,16開本的文學雙月刊,80磅模造紙,全本32頁,黑白印刷,最早的編輯群包括黃春明、吳敏顯、徐惠隆、謝元寶、李幸娟、凌春痕、陳怡先等七人。

  雜誌內容選刊轉載海內外華文作者的作品。黃春明秉持「沒有讀過的文章就是新作品」的觀念,認為台灣文學雜誌遍地開花,而生活忙碌的社會哪有時間、力氣閱讀太多的文章?藉由編者的篩選,每兩個月選出約18篇左右的文章,例如余光中、張曉風、廖玉蕙、阮義忠、吳敏顯、簡媜、宇文正、林文義、吳晟、林煥彰等都是文章轉載對象。這種採用精密閱讀的態度,深入文章核心,選錄出來的文章以小說、散文、新詩、童話為主,配合文章內容黃春明以獨有的撕畫做為封面,同時在封面某處以衛生竹筷的頂部為印記,印上一顆小小的紅筷印,成為《九彎十八拐》特有的標記。至2020年11月,已經發行了94期。

  每年十月份,《九彎十八拐》向學校及社會大眾推出「悅聽文學」活動,請來文壇名人當眾朗讀他的作品,並且分享他創作的過程。「把文學欣賞的感動(節錄)

下載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九彎十八拐 / 撰寫者:徐惠隆;黃憲作 / 描述文字授權:CC0 / 建檔單位: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603617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撰寫者
徐惠隆;黃憲作
創作者
黃春明等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05/05/01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出版者
黃大魚兒童劇團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1945~)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