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芳〈烏石港〉出自《山水蘭陽》一書。本文介紹烏石港繁華興衰的歷史。
位於頭城鎮港口里的烏石港,曾是噶瑪蘭主要對外的通商港,對宜蘭開發佔極重要的角色,但在清光緒年間,因航道完全淤塞,使烏石港成為回憶。烏石港為一天然海港,然航道窄而礁石多,埋下淤積的伏筆。道光年間因進出貨物多而且繁,奉命開為正口(正港),每年春夏間吹南風,也就是船隻啟航時,有「北船」前往江浙、福州,有「南船」到廣東、澳門,也有「唐山船」往返漳州、泉州、惠州。到雞籠、艋舺的船隻則叫「澎仔船」,皆裝運蘭陽平原上的米、樟腦前往各地販售,回程則載進了洋貨、藥材及南北貨。風帆雲集的烏石港區,夕陽中船檣林立,在騷人墨客筆下寫成了「石港春帆」的勝景,留給後人遙想。
烏石港由盛轉衰是在道光年間,先有福德坑溪與石竹坑溪因山洪暴發,土石流淤積港區,再來則是美國大型角板船於港區內觸礁沉沒,完全堵塞了航道,將烏石港送入歷史。沒有了風帆也沒有商販的烏石港,只剩數塊黑色礁石點綴於濕地中,後人雖勒石刻碑為記,但再也喚不回昔日盛況。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