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2011~2013年的社區擴大參與,並將社區營造能量投入社會服務之公益活動,促使後埤社區第二棟老屋活化的誕生。屋主在認同社區工作的初心下,將其老厝提供社區作公益經營,於是該年度的社規師,結合資深學員和後埤居民的集體參與,結合後埤居民的集體參與,一起探討老屋活化方向、社區經營內容,最後定位為社區「長青學堂」,與五十公尺外的另一座老屋「長青食堂」共構為服務老人和兒童的基地,成為宜蘭「老屋活化」模式的「網絡型社區中心」典範。
在空間環境上,保護既有大樹及老厝完整風貌,疏整老厝東側竹林,凸顯特色並維持阻隔台二省道車輛噪音的功能。善用既有化糞池,優先改善廁所空間,提供友善老人的服務;善用屋主收藏的石材,點綴院景;適度增設雨披大棚,提供可避風雨的戶外活動場所;並沿著養殖池畔,打造一條連結食堂與學堂的農路。
現在,這裡除有老人習字、健康服務、健身活動、喝茶聊天之外,更引來各類社服及大專實習團隊前來參與社區工作。透過安全的步道往來食堂與學堂,成為共食、共學、共作與在地知識交流的平台場域,為社區帶來生氣和活力。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