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淇武蘭橋

淇武蘭橋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0

  名聞遐邇的君子之爭:宜蘭縣礁溪鄉的二龍競渡,在早前競渡起始點就是淇武蘭橋。現在即便不是在端午節到訪,依舊可看到二龍競渡的龍舟造型裝飾:淇武蘭橋身西側為山側;東側為海側,各有六支代表上游淇武蘭庄的綠色船槳及代表下游洲仔尾庄的紅色船槳立體彩繪,但這樣的美麗造景可是經過一段時日演變建設後才有的模樣。

  得子口溪位於宜蘭縣北部,起源自雪山山脈烘爐地山,匯流多條支流後,在頭城鎮出海匯入太平洋。淇武蘭橋橫跨得子口溪支流二龍排水道,早期是以孟宗竹所搭建的,在1978年時改建為三橋孔的簡易水泥橋,橋面的寬度約是二公尺,只能單一中型轎車通行,儘管如此,仍是二龍村與玉田村的重要交通橋梁。

  歷經將近四十年的歲月痕跡後,淇武蘭橋鋼筋裸露而被列為危橋,禁止車輛通行,只有人員可以通過,造成交通的大不便。後來經由時任礁溪鄉長林錫忠及鄉民代表大會極力爭取淇武蘭橋的改建,獲得宜蘭縣政府六佰多萬的補助款,其他不足的款項則由礁溪鄉公所自籌。2018年1月6日改建工程動工,歷經七個月的時間,於8月初完工,並於8月10日舉辦通車典禮。

  前人建設,後人感念,下回來到淇武蘭橋,除了感受二龍競渡龍舟造型裝置外(節錄)

下載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淇武蘭橋 / 撰寫者:黃麗惠 / 描述文字授權:CC0 / 建檔單位: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603197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所在地-地址
宜蘭縣礁溪鄉二龍村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4.8126593
所在地-經度
121.7850761
是否開放
參考資料
黃麗惠提供
撰寫者
黃麗惠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