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大稻埕碼頭六館抽水站的河頭溝出口

大稻埕碼頭六館抽水站的河頭溝出口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大稻埕碼頭六館抽水站的河頭溝出口

    昔日為「大稻埕」重要水路運輸管道的「河頭溝」,在今日「大稻埕碼頭」附近注入淡水河。1972-73(民國61-62)年間,因防洪需要,在地下排水道出口設置抽水站,命名為「六館抽水站」,並於2000-2002(民國89-91)年間因防洪標準提高而擴建。但目前主要是歸綏與保安地下排水系統排水之用。
    西元1900年代初期,「河頭溝」之內河運輸功能因河道淤積而漸失,加上水源汙染,日本政府遂於1919年,改建為貫穿萬華與大稻埕之間的都市地下排水系統,將南段地下化,北段約在1960(民國50)年代覆蓋,地上部分擴建成今日的「西寧北路」,出口仍在今大稻埕碼頭附近。1972-73(民國61-62)年間,因防洪需要,在地下排水道出口設置抽水站,並以「大稻埕」區域內「南京西路」古名,即「六館街」,命名為「六館抽水站」,並於2000-02(民國89-91)年間因防洪標準提高而擴建。但目前主要是歸綏與保安地下排水系統排水之用。距離抽水站不遠處,即是下水道注入淡水河之匯流口,推測與當年「河頭溝」注入淡水河之地點相去不遠。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建檔單位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免費進場
是否開放
撰寫者
阮素芬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