莙薘:《泉郡志》:「葉厚而柔,晒之難乾,蓋載陰氣之多者;《本草》謂其補中下氣。汁洗衣,白如玉。或謂以莖燒灰淋汁,俗呼為厚薘菜」。
本條史料主要說明莙薘的食用及醫療功效。
這則介紹莙薘的資料出於《諸羅縣志》,《諸羅縣志》為清代以諸羅縣(今嘉義)為範圍而編撰的志書,屬臺灣文獻叢刊第141種。由清康熙年間時任諸羅縣知縣的周鍾瑄主修,漳浦縣監生陳夢林、鳳山縣廩膳生員李欽文編纂。
莙薘屬於藜科(Chenopodidceae)甜菜屬(Beta)的二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南歐,在臺灣也有零星的種植,而它又有菾菜、芥茉菜、跟刀菜、厚皮菜、牛皮菜、甜菜等等別名。莙薘味甘性涼,在中醫的認知上具有「清熱涼血、行瘀止血」的功效,臺灣民間常使用來針對麻疹、經閉、淋濁、癰腫、骨折、小兒發熱、痔瘡出血等疾患;而它的葉子及葉柄均可作為蔬菜食用,但在炒食前要先下鍋燙熟、除去澀水,之後再炒食即可除去澀味。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