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葱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葱:《爾雅》:「青謂之葱,一名芤;以草中有孔也」。崔實曰:「二月別小葱,六月別大葱」。《禮》〈內則〉:「膾春用葱,又脂用葱」。有香葱、麥葱風葱。風葱可療小兒中風之症。


本條史料主要說明蔥的外觀、食用和醫療功效。


這則介紹薑的資料出於《諸羅縣志》,《諸羅縣志》為清代以諸羅縣(今嘉義)為範圍而編撰的志書,屬臺灣文獻叢刊第141種。由清康熙年間時任諸羅縣知縣的周鍾瑄主修,漳浦縣監生陳夢林、鳳山縣廩膳生員李欽文編纂。


蔥又有風蔥、大蔥、青蔥、胡蔥、和事草、蔥仔、菜伯等別名,在中醫的認知上有「發表、通陽、安胎、止血、解毒、傷寒、頭痛目眩」的功效。蔥屬於百合科(Liliaceae)蔥屬(Allium)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全臺各地多有栽植。臺灣民間常使用來針對風熱頭痛、止血、癰種、尿血、陽痿、跌打損傷等疾患。蔥本身也能當作解表劑,但因為效果較弱,所以應用在風寒感冒較輕微的患者上較為合適,常見的方劑為蔥豉湯。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葱 / 撰寫者: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臺灣中醫藥醫療文化記憶保存推廣計畫執行團隊 / 描述文字授權:OGDL 1.0 / 建檔單位: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602458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產業與經濟
建檔單位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資料來源
諸羅縣志卷十
撰寫者
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臺灣中醫藥醫療文化記憶保存推廣計畫執行團隊
創作者
周鍾瑄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清朝康熙年間/臺灣的清領時期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