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下紅,即鳥蹄黃,一名消息草(俱同上)。幹紅,花圓小如白絨,葉外青內紅,治傷損(「淡水廳志」)。
本條史料主要介紹葉下紅的形態和功效。
《臺灣通志》或稱為《臺灣通志稿》,為清代以臺灣省為範圍而編撰的志書,屬臺灣文獻叢刊第130種。《臺灣文獻資料目錄》中言「臺灣通志,四十卷,清蔣師轍、薛紹元纂,原稿本」。
葉下紅,又名一點紅、紅背草、牛石菜、紅背仔等。全草味微苦,性涼,入肺,腎,胃二經,有清熱解毒,利尿消炎,拔毒止癢,涼血散瘀,止痛消腫等功效,用於尿路感染,口腔潰瘍,風熱咳嗽,吐血,肺炎,熱淋,腸炎,痢疾,急性高桃腺炎,乳腺炎,盲腸炎,中耳炎,睪丸炎,小便短赤,蛇咬傷,濕疹,跌打損傷等病症。葉下紅涼血散瘀以及清熱解毒的功能對於口腔潰瘍,吐血,腸炎,痢疾,跌打損傷的治療有好的效果,藉由清熱解毒達到涼血效果,本身活血的功能則能幫助血液循環提高代謝。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