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不動,袪風、止痛、治刀銃傷,厂生石壁田段間,無枝幹,故風吹不動,因名之。
本條史料主要介紹風不動的特性和功效。
《臺灣通志》或稱為《臺灣通志稿》,為清代以臺灣省為範圍而編撰的志書,屬臺灣文獻叢刊第130種。《臺灣文獻資料目錄》中言「臺灣通志,四十卷,清蔣師轍、薛紹元纂,原稿本」。
風不動,又名臺灣眼樹蓮、蝙蝠藤、石仙桃等,多生長在森林下的岩石上或森林邊緣。風不動有清熱化痰,涼血解毒,利尿止瀉,養陰生津,催乳之效,主治肺熱咳血,咳嗽,百日咳,肺結核,支氣管炎,痢疾,小兒疳積,疔瘡癰腫,毒蛇咬傷,跌打腫痛等多種病症。風不動在臺灣是多種植物的別名,例如拎壁龍或是伏石蕨,珍珠蓮皆有風不動的別名,主要都跟它們有氣生根有關,在臺灣山地當中可見這些爬藤類植物或是蕨類產生氣生根或是纏繞莖有關,攀住岩壁的型態讓它們都有風不動的別名。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