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干,扁竹花根也,葉橫鋪,如鳥羽及扇;故一名鳥羽、鳥翣。瀉火、解毒、散血、消痰(「噶瑪蘭廳志」)。即蛺蝶花頭(「淡水廳志」)。
本條史料主要介紹射干的形態和功效。
《臺灣通志》或稱為《臺灣通志稿》,為清代以臺灣省為範圍而編撰的志書,屬臺灣文獻叢刊第130種。《臺灣文獻資料目錄》中言「臺灣通志,四十卷,清蔣師轍、薛紹元纂,原稿本」。
射干,一名夜干,性苦,寒,歸肺經。《本草綱目》載:「射干能降火,故古方治喉痹咽痛為要藥。」可見射干有清熱解毒,祛痰利咽的功效。射干常與桑白皮、馬兜鈴、桔梗等清熱化痰藥同用處理喉嚨發炎的問題,如射干馬兜鈴湯;亦可與黃芩、桔梗、甘草等同用,可清肺瀉火,降氣消痰,消腫,黃芩用在身體部位偏上的實火,桔梗則能幫助化痰,生甘草則有清熱解毒的效果,過去也有用在緩解其他藥物的毒性上使用,降氣則能使用杏仁的藥物來讓身體氣機向下行而不會上逆致吐等。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