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蒲公草

蒲公草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蒲公草,一名蒲公英;有細莿,中抽一莖,莖端有花,黃如金錢;開罷飛絮隨起,絮中有子落地即生。專治女人乳上生毒(「諸羅縣志」)。


本條史料主要介紹蒲公英的形態與功效。


《臺灣通志》或稱為《臺灣通志稿》,為清代以臺灣省為範圍而編撰的志書,屬臺灣文獻叢刊第130種。《臺灣文獻資料目錄》中言「臺灣通志,四十卷,清蔣師轍、薛紹元纂,原稿本」。


蒲公英有清熱解毒作用,可以緩解產後婦女熱毒蘊結引起的乳癰乳腺炎,也就是現在所說的乳腺紅腫發炎引起的乳房化膿性疾病。如果患有乳腺方面的疾病,可以多吃蒲公英或喝蒲公英茶做日常保健,避免乳腺疾病進一步惡化。蒲公英亦有腸胃道清熱的強效,因此也可用在細菌性腸胃道感染中使用,但也因為其清熱效果非常明顯,因此不推薦腸胃道功能不佳的患者服用,非常容易導致胃寒疼痛腹瀉,建議在中醫師診斷為腸胃道急性熱性感染當中來做使用。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蒲公草 / 撰寫者: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臺灣中醫藥醫療文化記憶保存推廣計畫執行團隊 / 描述文字授權:OGDL 1.0 / 建檔單位: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602351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生物、生態與環境
建檔單位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資料來源
臺灣通志
撰寫者
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臺灣中醫藥醫療文化記憶保存推廣計畫執行團隊
創作者
薛紹元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清朝光緒年間/臺灣的清領時期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