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菖蒲

菖蒲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菖蒲:為藥。端午插於門上,謂可辟邪。


本條史料介紹菖蒲的民俗用途。


《臺灣通史》作者連橫,費十年時間(1908年至1918年),仿效司馬遷《史記》體例著成此書。書中記載605年(隋煬帝大業元年)至1895年清朝期間共1000多年的歷史。全書分為紀4、志24、傳60,共88篇,36卷,約有60萬字,另附表目101項。


端午節又稱天中節、沐蘭節、衛生節、五日節,舊時文化認為農曆5月天氣炎熱容易滋生蟲蛇及各種疾病,所以又稱「百毒月」,不但有諸多禁忌,還要在門口懸掛包括菖蒲在內稱為天中五瑞的五種香草。菖蒲是「天中五瑞」之首,葉型有如利劍,取其意象插在門口可以避邪,民間稱「蒲劍斬千邪」。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菖蒲 / 撰寫者: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臺灣中醫藥醫療文化記憶保存推廣計畫執行團隊 / 描述文字授權:OGDL 1.0 / 建檔單位: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602283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產業與經濟
建檔單位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資料來源
臺灣通史卷二十八
撰寫者
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臺灣中醫藥醫療文化記憶保存推廣計畫執行團隊
創作者
連橫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民國民初時期/臺灣的日治時期大正年間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