蕎麥(亦載「麥」部。能收冷汗)
本條史料在介紹蕎麥能收冷汗的功效。
1762年(清乾隆27年)起臺灣府知府余文儀主修「府志」稱《續修臺灣府志》(通稱《余志》),而在1774年(清乾隆39年),余文儀在福建巡撫任上刊行,總計26卷。
蕎麥又可稱為烏麥、莜麥、甜蕎、蕎子,臺灣人因為日本熱的關係,多數人的印象蕎麥是專屬日本的主食,其實蕎麥在中國食用的歷史也很悠久,日本食用蕎麥的文化反而是唐代時由中國傳入。此外,也很少人知道臺灣在日治時期就已引進蕎麥種植,證據就是當時的蕎麥糖如今仍在竹山鎮可以看的到,它的作法是將臺灣蕎麥種籽混合少許米粒,用來爆「米花」,商販稱作「蕎麥糖」,稱之為頗具歷史意義的臺灣傳統食品一點都不為過。蕎麥的種子也是一種中藥,有消食化積,降氣的作用,但對於脾胃虛弱的人則較不適宜。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