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石花菜的秘密-從海裡到餐桌的遙遠距離(上)

跟石花菜的秘密-從海裡到餐桌的遙遠距離(上)有關的相片,共2張
跟石花菜的秘密-從海裡到餐桌的遙遠距離(上)有關的相片,第1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石花菜的秘密-從海裡到餐桌的遙遠距離(上)

石花菜是野生自己長出來的,只要採來曬乾就可以賣錢的無本生意!真是這麼簡單的嗎?從海裡到餐桌到底有多少秘密呢?

石花菜幾乎全年都可以在海裡發現但只有在寒冷的東北季風盛行的時候長出來的石花菜品質最好。農曆春節前後的石花菜植株幼嫩細小,政府為保育石花菜生態明訂101日起至隔年清明節是禁止採摘的。傳統上採摘者也會有默契地等到石花菜長大到超過30公分長才會開始採摘,但是年輕採摘者或是外地來的採摘者往往會打破有這樣的傳統。

去年(民國108年,西元2019年)因氣候異常導致今年春天溫度偏高海水暖化不利石花菜生長加上吃海藻的象魚(臭肚)數量增加,讓石花菜的產出比往年減少許多,根據海男吳添福的描述往年大溪海邊的石花菜到6月的時候已經可以長長到30~40公分長,今年目測平均高度約只有20~25公分而已。

6月以後的石花菜表面上會漸漸長出另一種有石灰質外殼的藻體,這種石灰質會影響石花菜的風味,在曬乾過程需要人工一一檢視細心修除,這也是石花菜品質高低的指標之一,石灰質越少甚至都沒有代表高品質石花菜。7~8月份的石花菜都已開花(長出孢子囊)老化,表面石灰質覆蓋嚴重,且植株裏的膠質已溶出殆盡無經濟利用價值,此時就不會再下海採收。

下載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產業與經濟
建檔單位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撰寫者
邱惠菁
創作者
邱惠菁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20/09/27
媒體類型
有形文物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