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六堆客家粽

跟六堆客家粽有關的相片,共13張
跟六堆客家粽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六堆客家粽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六堆客家粽有關的相片,第3張
跟六堆客家粽有關的相片,第4張
跟六堆客家粽有關的相片,第5張
跟六堆客家粽有關的相片,第6張
跟六堆客家粽有關的相片,第7張
跟六堆客家粽有關的相片,第8張
跟六堆客家粽有關的相片,第9張
跟六堆客家粽有關的相片,第10張
跟六堆客家粽有關的相片,第11張
跟六堆客家粽有關的相片,第12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端午節客語稱為「五月節」,傳統習俗上一定會吃粽子,而粽子口味非常多元,除了甜鹹,還有客家粽、閩南粽、外省粽還有原著民小米粽等等,光是客家鹹的粽子就有南北不同的差異。北部客家有所謂的「米粽」或是「油飯粽」,是煮好的糯米再包餡料拿去蒸,偶而會包入籮蔔乾或筍乾、瘦肉;而南部的客家粽則以生米包餡料,再下鍋水煮,此外南部客家粽最大的特徵就是用充滿特殊香氣的「月桃葉」包裹。

雖然粽子的餡料會因地區或是個人口味而有所調整,但大致上還是有統一的味道,傳統六堆地區的客家粽著重油蔥的香味,內餡只放油蔥、蝦米、爆香後的三層肉,花生也要浸泡變軟與生糯米拌在一起,然後再包炒好的餡料。南部屏東五月正是月桃開花的季節,利用月桃葉不易彎折的特性,先將葉子洗淨再用刀把葉脈削細,沸水煮20-30分鐘,再泡水一天才可使用。

在六堆地區有許多以製作粽子知名的老店,如內埔的利氏百年粽,及佳冬昌隆肉粽。昌隆的客家粽位於省道臺一線旁,沒有店名僅掛著大大招牌寫著:「肉粽」二字,創始人張巫現妹從民國60年(1971年)開賣,民國86年(1997年)已交由媳婦謝雪枝接棒,而口味也略作了調整,迎合大多數民眾的喜好加入香菇及鹹蛋黃,唯一不變的是客家粽的傳統做法,以及那撲鼻而來的月桃葉香氣。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六堆客家粽 / 撰寫者:社團法人屏東縣深耕永續發展協會 / 描述文字授權:OGDL 1.0 / 建檔單位: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601311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別名
月桃粽
資料來源
受訪者:謝雪枝/民國35年(1946)生
撰寫者
社團法人屏東縣深耕永續發展協會
創作者
社團法人屏東縣深耕永續發展協會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2010/04/02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媒體類型
照片
材質
數位照片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