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子戲行當─『丑』分成兩種,男丑和女丑,男丑俗稱「三花」。男丑角,特徵為頭戴文生巾或武生巾,穿著時常刻意零亂怪異,顯示其性格滑稽、充滿喜感的甘草人物;丑角經常在劇中多扮小嘍囉、店小二、花花公子、跟班的角色。三花角色雖然舉止輕佻、言辭俚俗,但都是傳統戲劇中詼諧幽默的靈魂人物,有些戲碼甚至會是丑角擔任主角。
1940年,歌仔戲劇作家邵江海編寫《李妙惠》一劇後,由陳永明先生根據故事大綱濃縮精編為《錯配姻緣》。1994年,蘭陽戲劇團製作創團大戲《錯配姻緣》,而劇中設定的靈魂人物"謝水"就是以丑角戲為主,符合傳統歌仔戲的旨趣,是一齣適合全家大小欣賞的好戲。
『歌仔戲』原屬於三小戲。即以小生 (劇中的男性角色)、小旦(劇中的女性角色)、小丑等三種角色為主的戲劇。後來從其他劇種中引進淨角(俗稱大花臉),形成生、旦、淨、末、丑五種角色。丑角 (俗稱三花)的動作活潑、開朗、有趣,透過角色演盡人生百態成為戲劇中的甘草人物。一齣戲若只有風流倜儻的小生和阿娜多姿的小旦,而缺乏丑角人物,豈不叫戲劇太沉重了。所以紅花也需綠葉襯托她的嬌豔,才有「無丑不成戲」的說法。
1940年,歌仔戲劇作家邵江海編寫《李妙惠》一劇後,由陳永明先生根據故事大綱濃縮精編為《錯配姻緣》。1994年,蘭陽戲劇團製作創團大戲《錯配姻緣》,而劇中設定的靈魂人物"謝水"就是以丑角戲為主,符合傳統歌仔戲的旨趣,是一齣適合全家大小欣賞的好戲。
『歌仔戲』原屬於三小戲。即以小生 (劇中的男性角色)、小旦(劇中的女性角色)、小丑等三種角色為主的戲劇。後來從其他劇種中引進淨角(俗稱大花臉),形成生、旦、淨、末、丑五種角色。丑角 (俗稱三花)的動作活潑、開朗、有趣,透過角色演盡人生百態成為戲劇中的甘草人物。一齣戲若只有風流倜儻的小生和阿娜多姿的小旦,而缺乏丑角人物,豈不叫戲劇太沉重了。所以紅花也需綠葉襯托她的嬌豔,才有「無丑不成戲」的說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