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神社興建於1901年,是臺灣第一座官幣大社,供奉「開拓三神」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少彥名命以及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神社設立的最初目的是要祭祀征討臺灣陣亡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日治後期,由於戰爭需要,臺灣神社也成為日本政府推行各項政策的一項宣傳工具。臺灣神社建在臺北的劍潭山上,是總督兒玉原太郎展現殖民政府強勢作風,特別選此地興建神社。總督府對這座神社建造十分重視,不僅舉行鎮座祭時大幅報導,由日本建築名家設計及建造,凡是日本政要來臺灣第一件是也是到神社參拜。臺灣神社是日治時期日本人的祭祀中心,每逢祭典紀念日(10月28日)就吸引成千上萬人來參拜,因此臺灣神社的興建帶動圓山地區的發展。1944年,一架日本客機在松山機場降落失事而撞上神社,把神社燒毀,從此臺灣神社即走入歷史。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