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有應公廟

有應公廟
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大部分的有應公廟建物不大,是台灣十分常見的小廟。漢人民族稱死後無人奉祀的孤魂野鬼為「有應公」,由於敬畏上天或基於迷信,懼伯鬼魂為害活人,也為了不讓屍體四處曝露影響環境徫生,更是為善做功德,故而有為他們喪葬的習俗。人死後在陰間生活的靈魂,我們俗稱為「鬼」。有人奉祀的稱為「有緣鬼魂」,而無人奉祀的,稱為「無緣鬼魂」,或稱為「孤魂」,而萬應公廟所祭祀的就是這些無人奉祀的孤魂。萬應公,又稱萬善同歸、有應公、萬善公、大眾爺、金斗公、普度公、大墓公、有英公、百姓公、萬恩主、萬恩公、萬善爺等。名稱雖然不一,所奉祀的都是無緣的鬼魂,屬於「陰廟」。這種廟遍佈全省,一個地方至少有幾座,散立在各地的街頭巷尾,或各鄉村的道路旁。這種廟的規模大多很小,有些還供奉著死者的遺骨。這樣的文化也顯示出臺灣鄉土濃厚的人情味,即人在世要過的幸福,人死後也要過得平安。

禁止下載描述文字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家文化資料庫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國家文化資料庫
創作者
增田福太郎
出版者
臺南州衛生課
創作日期
拍攝日期:昭和八年八月/日治時期
全集/系列名
臺灣宗教藝術數位化
相關地點
台北市外有應公廟
地點名稱
南州
緯度
22.4901
經度
120.51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