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廟是臺灣唯一官建武廟,雍正五年(1727)列為祀典,每年春秋兩祭,是全省關帝廟之冠。原來武廟相傳為寧靖王府的一部分,現在規模是康熙末年重修,於雍正年間晉升為官方祀典廟宇後,每十年整修一次,故能保持完好。日據時期拓寬永福路,因尊重民意,不得拆廟,故有今日永福路「突兀」的現象。祀典武廟分三進,依勢而建,壯麗的廟門上不繪門神,而以凸出的門釘代之,這是因為列入祀典廟宇才有此殊榮。門坎甚高,不易跨越,據說是因為古時不准婦女入廟之故。廳內兩側壁上嵌有許多石碑,可藉以探究祀典武廟的歷代沿革,其中「重修郡西關帝廟碑記」是乾隆54年(1789)府知事楊廷理所書,詳載林爽文之變時,武聖關公種種顯靈之事,碑上方有雙龍抱珠圖浮雕,是極珍貴的古物。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