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龍峒保安宮,建於嘉慶十年(1805),道光十年(1830)落成,俗稱「大道公廟」,現已被列為二級古蹟,在清朝與艋舺的龍山寺、清水巖的祖師廟,並稱臺北市三大寺廟,終年香火連綿。保安宮原屬道教寺廟,主祀保生大帝,人稱醫藥之神,現今廟內也和本省眾多廟宇一樣為多神共祀,供奉著許多從祀神明,如玉皇上帝、神農大帝、天上聖母、註生娘娘、孔聖夫子、關聖夫子等,以滿足各項祈求祭拜。保安宮佈局宏偉共有三殿,包括前殿、正殿及後殿,是清代臺北盆地一帶同安移民所建寺廟的最高水準建築。在建築結構上,採用臺灣古建築中大木結構最複雜的技術,如前殿的假四垂翼角與正殿的重簷歇山式。從前殿至後殿的細部技巧富有起承轉合的變化,在全臺的「對場」類型寺廟,藝術價值臻於最圓熟的境界。農曆3月15日是保生大帝誕辰日,傳統是由藥商、肉、糧食雜穀商及南北貨四業巨擘共同慶祝,迎神賽會盛況在大同區僅次於霞海城隍祭。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