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達維亞城日記》第二冊(1629-1662)由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印行。1629年(明崇禎二年),臺灣處於荷蘭統治時期,荷屬東印度公司為了掌控殖民地,要求各地總督以日記方式,詳細記錄殖民地的一舉一動,編輯成《巴達維亞城日記》(1629-1662),本書是了解臺灣於荷治時期的重要史料。
1645年(清順治二年)3月11日書中記載著:「在臺灣也曾發現茶樹,但此似乎亦與土質有關。何以說乎?因在日本各地幾乎可發現,但在中國則九處和十處之地方以外均未發現故也。」(村上直次郎原譯,郭輝譯),是現今(2020年)文獻中最早出現的臺灣茶樹記載。不同於今日臺灣茶園所種植的栽培種,是由福建等地移入或臺灣自行育成,當時臺灣還未開始商業植茶,提到的茶樹應為臺灣野生山茶。茶樹品種臺茶18號「紅玉」之父本為臺灣原生山茶,而臺茶24號「山蘊」也由臺灣原生山茶永康變種所選育。臺灣最早的茶樹竟是由十七世紀的古荷蘭語所記載,且封存在厚重的異國史冊中。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