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雅言

跟雅言有關的相片,共2張
跟雅言有關的相片,第1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PDM

《雅言》原為連橫在《三六九小報》所開闢之專欄,始於1932年新年增刊號,銜接「臺灣語講座」停刊,刊至第241號(1932年12月),共連載100次,計247則。1958年,由許丙丁、黃典權、賴建銘等集結成冊,題為《雅言》,1963年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將連載文字,與連震東藏於家中之未刊稿一併整合,得304則,收錄為《臺灣文獻叢刊》第166種。

《雅言》之作,實為1930年代臺灣「鄉土語言論爭」之一環。連橫就其撰寫《臺灣語典》之經驗,對臺灣語彙所作之論述,其目的仍在強調「臺灣之語,無一語無字,則無一字無來歷;其有用之不同,不與諸夏共通者,則方言也。方言之用,自古已然。」(第4則)。1992年,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印《連雅堂先生全集》,亦將本書影印收錄其中,與《臺灣語典》合訂為一冊。《雅言》以無標題的條目編綴而成,為筆記短語,各則僅有序號;大抵先探求方言語彙的意義、追跡其源頭,再擴展至其他面向,內容涵括方言、語言文學、俚諺、風俗典故、風土、物產、音樂、戲劇、書畫、工藝、考古等等。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國立中正大學
資料來源
連橫,《雅言》(南投:臺灣省文獻會,1992)。
撰寫者
江寶釵
創作者
連橫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92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