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語典》,連橫著,1933年成書。本書共四卷,類似辭典,原係連橫為保存臺語而作。
連橫自1929年(昭和4年)開始,著手紀錄、撰述臺語詞彙,於1931年(昭和6年)起,在《三六九小報》第35號開闢「臺灣語講座」專欄,迄1932年(昭和7年)第142號止,內容為解說詞彙意義,徵引《說文解字》、《廣韻》、史書,探求詞彙出現的本源。1933年(昭和8年),連橫將已刊載之資料彙整為三卷,再自行增補至第四卷,全書底成。1957年,連震東將藏於家中之手稿交由陳漢光整理,收入「中華叢書」。1963年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收錄為《臺灣文獻叢刊》第161種。1992年,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印《連雅堂先生全集》,亦將臺銀本影印,與《雅言》合訂為一冊。書分四卷,卷一435條、卷二265條、卷三238條、卷四244條,共計收錄語彙1182條,但語彙排列採取「以類相從」原則,缺乏筆劃或部首等系統式的排序,此外,本書有部分觀念上與考訂上的缺點,如認為臺語有音必有字,但整體而言,仍是一部保存臺語的重要的典籍。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