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媼解集

跟媼解集有關的相片,共4張
跟媼解集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媼解集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媼解集有關的相片,第3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PDM

《媼解集》,鹿港陳懷澄編,集中蒐羅中唐迄清初詩作,俾便後學。命名「媼解」,係取材有唐詩人白居易之典。傳言居易每為一作,即用示老媼,問其識否,若識則留,否則棄,故前人所謂「白俗」云云,良有以也。懷澄《媼解集》〈序言〉自云:「少壯以來讀盡古人詩選,恨無善本,如唐人萬首絕句、唐人三昧集、唐詩合解,其詞旨深奧,音調艱澀,有詰屈聱牙之病。淺人難學,恆見費解之句,摸索不得,輒起掩卷之虞。」復云:「昔人謂白香山詩,老媼能解,僕不僅信其事,且愛讀其詩。」以此可知,懷澄著意革除前人艱澀深奧、用典繁深之弊,而欲矯以清俗淺易、白而能雅,故編輯《媼解》,寓寄深意,不言可知。緣於乙未割臺後,漢學已非考取人才之準據,有志之士深恐漢學衰頹,進而採取多種方式來提振之,推廣平易風格之詩作,使民眾容易諷誦,正是其中之一。《媼解集》所錄詩作雖非臺灣詩人所寫,但其編纂之源由正反應臺灣文學在日治時期之轉折,值得注意。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國立中正大學
資料來源
陳懷澄,《媼解集》(1934)。
撰寫者
李知灝、黃清順
創作者
陳懷澄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34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