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灣林業鉅子孫海之崛起

臺灣林業鉅子孫海之崛起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臺灣林業鉅子孫海之崛起

孫海(1917-1979),字揚波,1917年2月8日出生雲林口湖,幼年失估,與母親、兄姐清苦度日,小學未畢業即受雇木肆,以捕魚蝦蛤蚵度日。14歲販賣供作燃料之廢棄木材,16歲於阿里山擔任伐木工人,孫海20幾歲時和友人合資買下日人經營之木材行,從事木材防腐事業,主產鐵道枕木、電線桿等。

孫海後來在羅東開設木材防腐工廠,1955年注油柳杉電線桿外銷到南韓,這是臺灣首次成功外銷電線桿,1958年標得丹大林區的伐木權,其中包含造林產權,另外附帶需修築62公里運輸木材丹大林道與60公尺的吊橋。孫海為此集資2800萬元,聘退除役官兵1300多人及2000多名工人前後共花4個月完成,因為低估成本損失慘重,而後成為第一個申請美援的民間林道建設案。1960年孫海獲「臺日貿易計劃協定」,每年輸往日本200萬美元的檜木,時間長達15年之久。往後自1958-1975年間,丹大原始森林多由孫海的振昌木業公司得標。

孫海自從標到丹大林區的伐木權後,即將振昌木業從嘉義移往車埕,他在當地興建鋸木廠、加工廠和貯木池,透過集集支線將加工後的木材及製品輸送至縱貫線,再轉往臺中和基隆港外銷。1975年振昌木業發生糾紛,丹大林區暫停開發。孫海又在車埕設立合板廠,他將美國、加拿大的原木進口到臺灣,在此生產硬紙西纖維板,此為孫海的新創舉。1979年孫海因病辭世,孫海家族更包下集集線火車,免費供悼祭者搭乘。

下載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臺灣林業鉅子孫海之崛起 / 撰寫者:陳佩芳 / 描述文字授權:CC0 / 建檔單位: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eople&id=599547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人物與團體
建檔單位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
生年月日/時期
民國/戰後時期
國籍
臺灣
撰寫者
陳佩芳
性別
參考資料
賴春標,〈丹大林區砍伐現場報告〉,《人間雜誌》23(1987年9月),頁25-42。 尹志宗,《水里鄉誌:人物篇》,水里:水里鄉公所,2007。 蕭富元,〈車埕孫家 小山城再做繁華夢〉,《天下雜誌》475(2011年6月)頁266-269。 孫海,維基百科,網址:https://zh.wikipedia.org/wiki/孫海(瀏覽日期:2020年9月6日) 「孫海橋的故事」,臺灣山岳:山友論壇:網址:https://www.twmount.com.tw/Forum/Forum-Detail.aspx?seri=8(瀏覽日期:2020年9月3日) 「他鄉遇故知:在車埕巧遇木材大亨孫海長子終了卻父親心願」,王麗隆部落格,網址:https://mxvaydrffqohq.pixnet.net/blog/post/38289291(瀏覽日期:2020年9月6日) 楊順發,〈車埕撫今追昔憶大伐木年代〉,科技人文雜誌,網址:http://www.taichung-life.com.tw/?REQUEST_ID=cGFnZT1jb2x1bW5fcmVwb3J0&CID=15702(瀏覽日期:2020年9月6日)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