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水里的五色人

水里的五色人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水里的「五色人」並非是有五種膚色的人,而是指「移居」的地景,當地人透過「五色人」的代稱來呈現人口組成的特殊性,因此又稱為「五路人」,亦即五路人馬,從各個地方來的人。

1950至1970年代是臺灣林業進入伐木興盛的時期,水里坑因地處中央山脈森林資源的入口處,造就水里外銷木材的黃金時代,當時湧進了大批來自林木盛產地區如宜蘭羅東、臺中東勢、嘉義阿里山等地,以林業相關維生的技術人員,從伐木技術工、從業員、貨車司機、小工,到標售木材商人等皆匯集於水裡坑。當時與木業相關的木材行共計有80家、製材工廠計有18家,出入水裡坑的貨車高達200多輛,提供流動人口住宿的旅社計有30、40家,創造水里鄉的熱鬧繁華。

1975年至1982年之間丹大林區暫停開放,1988年興起的社會運動成功開啟臺灣原始林全面禁伐的保育政策,而臺灣也從大量伐木轉為進口木材。隨著伐木業的沒落,當年來自全臺各地的技術人員,仍有不少人留在水裡坑落地生根並開枝散葉,構成今日水里鄉的人口特性,尤其從口音細聽分析之下,發現有著許多的差異性,「五色人」可說是水里鄉的重要特色之一。

下載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水里的五色人 / 撰寫者:陳佩芳 / 描述文字授權:CC0 / 建檔單位: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599466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
免費進場
是否開放
所在地-名稱
南投縣水里鄉
參考資料
張婉菁,〈水裡坑林業地景與生活空間之社會建構(1760-1986)〉,嘉義:南華大學環境與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6月。 尹志宗,《水里鄉誌》,水里:水里鄉公所,2007。 「大樹的流金歲月」,公共電視【我們的島】,網址:https://ourisland.pts.org.tw/content/大樹的流金歲月(瀏覽日期:2020年9月6日)
撰寫者
陳佩芳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