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女,1946年10月8日在雲林出生,父母以種植稻米為生,小時候在家中幫忙務農,作物收成時,長輩會用牛車運米賣給農會。二十多歲透過媒人介紹家住芳苑的先生,因為母親認為先生忠厚老實,才同意這門婚事。其在婚禮前,不曾見過她的先生,也從未到過芳苑,嫁到芳苑後與先生一同採蚵、賣蚵維生。
入海採蚵對於初到芳苑的林秀女來說,是相當耗費體力非常辛苦的工作,但芳苑鄉不論男女老少為了生計都得採蚵。且當時的人力工資非常廉價,1960年代開一斤蚵仔的工錢約10元,而一斤蚵仔的市價約20元,60年過去,現在開一斤蚵仔的工錢約30至35元,林秀女感嘆地表示,芳苑開蚵仔的工資對應現今的物價上漲而言並沒有提高多少,但多數的芳苑人仍舊默默地、辛苦地剝著蚵殼討生活。
談到芳苑的海牛文化,林秀女提及過去家中曾養過二十多條牛,這些用來幫忙載運採蚵的海牛十分溫馴聽話,「喊走就走、喊睡就睡」,海牛平時不用特別請人照顧,只需一條繩子綁在樹頭,牠們會自己找周圍的草吃,還經常與她兒子玩在一起。過去芳苑幾乎每戶人家都有養牛,總數有好幾百隻,但隨著柴油三輪的鐵牛車興起,全村只剩幾戶人家仍舊飼養海牛,亦讓她感到不勝唏噓。據此訪談顯見養殖蚵業的艱辛和在採蚵承載運輸工具上的時代轉變。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