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竹山城隍爺廟(靈德廟)

竹山城隍爺廟(靈德廟)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竹山城隍爺廟(靈德廟)

清乾隆24年(1759)南投街(今南投市)設置南投縣丞,後在竹山設有半官方的「林圯埔總局」,由鄉紳武生陳朝魁主導辦理街庄民事,竹山城隍是道光11年(1831)由其取自彰化街城隍廟的香火供在總局。不久,他更聘請雕刻匠雕了一座大神像,後因林圯埔總局裁撤,他便把房屋、土地捐給城隍爺,這就是靈德廟的開始。

靈德廟建於雲林縣尚未成立的道光年間,光緒11年(1885)曾設雲林縣的縣治於竹山,依照清朝慣例只要有縣城必建有縣城隍廟,歷史上竹山的雲林縣城(前山第一城)曾出現雲林縣城隍廟,後來這座城隍廟早遷移斗六。

  靈德廟在清國與日本政權交替時,受到日本官方干涉較少,也被保留的較為完整,在日治時期並無太大變化,僅於日治明治37年(1904)因竹山鎮民等人倡議,林圯埔居民集資募款,為城隍廟重新整修。戰後初期因多由頭家爐主辦理,並無常態固定遶境。自1989年管理委員會成立後,祭祀活動、遶境也多與各地交誼廟宇交流。

每年農曆10月南投縣鹿谷鄉開始舉行地冬尾戲,地方公廟前往竹山鎮靈德廟迎請城隍爺前往作客,供地方居民祭祀,酬謝城隍爺的庇蔭,由此可見靈德廟於竹山、鹿谷、集集的重要性。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竹山城隍爺廟(靈德廟) / 撰寫者:張凱惠 / 描述文字授權:CC0 / 建檔單位: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599360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
免費進場
是否開放
所在地-名稱
南投縣竹山鎮下橫街16號
參考資料
林文龍,〈竹山城隍廟創建新證(上)〉,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人‧臺灣事,網址:https://www.th.gov.tw/epaper/site/page/84/1155(瀏覽日期:2020年9月3日) 林文龍,〈竹山城隍廟創建新證(下)〉,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人‧臺灣事,網址:https://www.th.gov.tw/epaper/site/page/85/1166(瀏覽日期:2020年9月3日) 溫宗翰,〈臺灣城隍信仰的發展與變遷:南投縣與宜蘭縣的比較研究〉,《臺灣文獻》64:3(2013年9月),頁78-113。
撰寫者
張凱惠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