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照片為清代「德記洋行」舊址的「德記大廈」。位於臺北市長安西路底與環河北路交會處,是清朝大稻埕「德記洋行」(TaiT)舊址改建而成。
位於臺北市長安西路底與環河北路交會處的「德記大廈」,是清朝大稻埕「德記洋行」(TaiT)舊址改建而成。德記洋行為清朝在臺灣從事貿易的主要洋行之一。最早的德記洋行是設置在臺南,隨臺灣茶葉貿易的崛起,於大稻埕現址設置洋行的據點,收購臺茶輸出。大稻埕德記洋行有兩層樓,一樓是具有迴廊的典型西式熱帶地區殖民式建築。本建築當年臨淡水河,與德國領事館、怡記洋行、怡和洋行構成大稻埕沿淡水河的西式建築群。德記洋行從清朝到日據時期中後期,一直都是臺灣烏龍茶輸出歐美的主要洋行。日據時期中後期,日本發動一連串侵華戰爭,受到國際經濟制裁,茶葉外銷歐美因而受阻,直到二次大戰結束前,洋行茶葉外銷均不理想。二次大戰以後,洋行一度恢復茶葉的國際貿易,但隨後受到上海茶商唐季珊與穆道郎配合國內茶葉者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在1960(民國50)年代以後,洋行的茶葉國際貿易逐漸停止,改變經營一般進出口貿易。目前德記洋行為統一體系之股票上櫃公司,最知名的產品是「開喜烏龍茶」。1970(民國60)年代,環河北路開通時,原德記洋行與其他臨河洋行一併拆除,德記洋行基地改建成現今之德記大廈。
基本資訊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建檔單位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