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蘇花公路

跟蘇花公路有關的相片,共5張
跟蘇花公路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蘇花公路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蘇花公路有關的相片,第3張
跟蘇花公路有關的相片,第4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蘇花公路開拓最早始於1874年(清同治13年),由福建提督羅大春率兵開闢,人工修築一公尺寬人行步道,稱為蘇花古道,是交通部公路總局第四區養護工程處養護公路中,開闢歷史最久的一條,1932年(昭和7年)蘇花古道擴修為全長100.5公里可通行小型車的道路,改稱臨海道路。1945年臨海道路成為省道,更名為蘇花公路,並於1949年起由公路局接管養護修繕,至1990年10月完成全線雙向車道改善工程,成為東部交通運輸最重要的道路。

 2011年起因蘇花公路地質脆弱,每逢天災便會造成道路坍方導致交通中斷,公路總局推動「台9線蘇花公路山區路段改善計畫」,簡稱蘇花改,施工以「景觀」、「安全」、「永續」為目標,透過鑿通隧道、架設橋樑的方式來避開邊坡落石和坍塌區段,蘇花改的蘇澳-東澳段已於2018年2月5日通車,而南澳-和平段及和中-大清水段已經在2020年1月6日通車。工程總共耗資528億台幣,為台灣重大交通工程建設之一。因應蘇花改通車,車輛大多行駛蘇花改,從蘇澳到大清水的舊線改編為台9丁線,打造成兼具賞景、安全、智慧之太平洋國家級景觀道路。

 

蘇花公路最為驚險卻也最為壯麗的路段為清水斷崖,名列台灣八景之一,在1961年政府發行的一元紙幣與愛國獎券上,皆印有清水斷崖的圖像。1949年蘇花公路單線通行的時代,公路局以金馬號客車作為通行領路車,行經斷崖路段時,旅客因道路狹窄無法看見道路邊緣,僅能見低處海浪拍及岩岸,留下共同在彎道行進間驚恐不已的深刻記憶。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蘇花公路 / 撰寫者:楊詩羽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Route&id=597977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撰寫者
楊詩羽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