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左1為馬偕博士(註1)與巴克禮牧師(註2)合影。
巴克禮牧師生於蘇格蘭格拉斯哥(Glasgow),是英國長老教會宣教師及語言學家。1875年(清光緒元年)6月抵達臺灣後,隔年便合併「傳道者速成班」及「傳教者養成班」,創辦了臺南大學,且長期擔任校長,培育無數教會人才。巴克禮在臺灣也積極推動以羅馬字母拼寫的「白話字」,因為他認為白話字短時間可學會,又可正確傳達聖經或其他內容,適合推廣給未受教育的人士學習。1885年(清光緒11年)巴克禮創辦了以白話字刊行的《臺灣府城教會報》,不僅用以傳播福音,同時也記錄了清末、日本時代及二戰後初期的臺灣社會實況。《臺灣府城教會報》白話字版一直發行到1969年(民國58年),對宣教的貢獻極大,也為臺灣社會發展做了詳盡的記錄。此外,巴克禮於1913年(大正2年)開始,在英國聖經公會的委託下,也著手重譯馬雅各醫師(註3)1873年(清同治12年)所完成的《白話字新約聖經》,重譯本於1916年(大正5年)5月付梓,此本白話字聖經幫助了無數的信徒。
《馬偕日記》裡記載馬偕與巴克禮兩人見面的次數不到10次,大多在1890年(清光緒16年)之前,其中包括數次在臺南會面、以及巴克禮路經淡水前來拜訪。但在1897年(明治30年)9月23日曾提及拍照一事:「巴克禮一家人和我們在一起,還幫我們拍照」。畫面中兩位的年紀亦與1897年(明治30年)的年代相符,或許真為當時所拍攝的照片。
註
註1:馬偕博士,George Leslie Mackay,漢名叫偕叡理,生於1844年3月21日,卒於1901年6月2日。
註2:巴克禮牧師,Thomas Barclay,英國蘇格蘭人,生於1849年11月21日,卒於1935年10月5日,為英國基督長老教會傳教士,其傳教地區為臺南,設立台南神學院,創立台灣教會公報社。
註3:馬雅各醫生,James Laidlaw Maxwell,生於1836年3月18日,卒於1921年3月6日。
參考書目:黃彰輝,《巴克禮與台南神學院》原登於《神學與教會》1956年「慶祝台南神學院80週年特刊」;〈教會史話018 台灣的巴克禮〉《台灣教會公報》 1892期,1988年6月5日;偕叡理著,王榮昌等譯,《馬偕日記1871-1901》,玉山社,2012
撰寫:王柳鋐
審訂:王榮昌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