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為1965年(民國54年)3月9日,淡江中學大禮拜堂兼學生活動中心落成典禮,面積825坪,可容納1500人。
淡江中學大禮拜堂是本土文化時代的象徵,其建築決策並非宣教士主導,建築經費也以本土基金為主,工程費共2,610,375元,加拿大母會輔助20萬元,大教堂由陳敬輝老師設計,陳穎奇先生為結構建築師,陳泗治校長決定大體的設計方向。
教堂正面以大塊洗石面和石板鋪出中世紀石砌教堂的趣味,將長椅固定地面以防好動的學生等,都是陳穎奇先生所要求的。陳敬輝老師將八角塔略作改進,作為教室的鐘樓,被命名為偕叡廉校長紀念塔,成功地將整個舊校園融合成一體。前面的蓮花池和小橋是校徽的形狀,而鐘樓下也有校徽,池中的大杯取聖經詩篇第23篇「福杯滿滿」之意。大教堂於1964年(民國53年)興工,1965年(民國54年)3月 9日獻堂。
參考書目:台北縣私立淡江高級中學,《淡江中學校史》,台北縣私立淡江高級中學,1997
撰寫:王柳鋐
審訂:王榮昌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