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為陳榮輝牧師(註1),五股坑人。1872年(清同治11年)10月成為馬偕(註2)的學生,1874年(清同治13年)2月15日於五股坑受洗,隨後被任命為傳道,先後駐在新港(註3)、大龍峒、和尚洲(註4)、溪洲、新店,直到1885年(清光緒11年)。1885年(清光緒11年)5月17日與嚴清華(註5)一同受封為牧師,是臺灣北部第一批本地牧師,並受聘為新店教會第一任牧師。然而由於清法戰爭(註6)之故,包括新店在內的多間禮拜堂遭搗毀,清廷撥款供教會重建;因此,當1895年(明治28年)10月馬偕發起將新店禮拜堂重新建造為哥德式禮拜堂之時,陳榮輝牧師便短暫前往中港教會(註7)服事,待禮拜堂竣工,再返回新店。1888至1891年(清光緒14至17年)期間,受馬偕之命,前往淡水協助牛津學堂教學。1892至1893年(清光緒15-19年)則到錫口教會(註8)服務;1893年(清光緒19年)在新店會友的聘請下,又重回新店教會,直至1898年(明治31年)8月8日安息,享年48歲,葬於淡水馬偕墓園(註9)。
陳榮輝長子陳清義(註10)年輕時便進入牛津學堂學習,1906年(明治39年)封牧,成為臺灣北部的第3位牧師。清義之妻是馬偕的長女偕瑪連(註11)。
註
註1:陳榮輝牧師,原名叫陳火,生於1851年,卒於1898年。
註2:馬偕博士,George Leslie Mackay,漢名叫偕叡理,生於1844年3月21日,卒於1901年6月2日。
註3:新港,為苗栗縣後龍鎮舊稱。
註4:和尚洲,為新北市蘆洲區舊稱。
註5:嚴清華,生於1852年,卒於1909年6月2日。
註6:清法戰爭,發生於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法國侵略清朝藩屬國越南之戰,最後訂定《中法新約》,清廷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及臺灣建省,劉銘傳為臺灣巡撫,大力推展現代化防務及新政,並積極籌建北洋水師。
註7:中港教會,為竹南教會舊稱。
註8:錫口教會,為松山教會舊稱。
註9:墓園位於淡江中學校園內。
註10:陳清義,生於1877,卒於1942年。
註11:偕瑪連,Mary Ellen Mackay,生於1879年5月24日,卒於1959年2月18日。
參考書目:〈教會史話265 陳火就是陳榮輝〉,《台灣教會公報》 2193期,1994年3月13日; 〈教會史話267 陳榮輝牧師的履歷〉《台灣教會公報》 2195期,1994年3月27日;〈教會史話647 陳清義成長的過程〉,《台灣教會公報》2685期 2003年8月11-17日 p.13
撰寫:王柳鋐
審訂:王榮昌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