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黃秋香的故事(1):新埔山間的採茶姑娘

黃秋香的故事(1):新埔山間的採茶姑娘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黃秋香的故事(1):新埔山間的採茶姑娘

黃秋香女士,1960年出生於新竹新埔。1978年至亞東化纖(今遠東化纖前身)服務,1986年成為工會會員代表,與丈夫羅美文一同投身解嚴前後的勞工運動,投入新光紡織關廠罷工、苗栗客運罷工等運動,出力甚多。1989年遠東化纖罷工敗陣後,以會員代表的身份擔起工會重建的重責,後再於新竹縣總工會、台灣省人造纖維業產業工會聯合會擔任理監事等職務。訪談人:張宗坤、陳柏謙、史學敏。訪談地點:新埔黃秋香宅。訪談時間:2020/05/14、2020/05/21。

秋香姐回憶客家莊裡兒時茶園的地景變遷:

『我在在新埔的山上,我們家的茶園跟湖口是連接的。家裡以前是陸軍用地,我就在那裡出生長大,老一輩的我就不知道,好像也就在那裡。我們家有種柑橘、水梨,還有水稻跟茶園。我還要跟人家換工,所以採茶會採到湖口的糞箕窩。我父親主要的工作就是接骨師,我跟哥哥、嫂嫂還有媽媽要負責全部的農務。接骨是從我爸爸開始的,應該是自學的,他的國術館在鎮上算是大有名氣,我哥哥後來也接手做。

因為我最小,哥哥姊姊都外出了,家裡只剩大哥、大嫂還有我爸媽,茶園的事變成我跟大哥、大嫂負擔。小學開始,冬天稻子收割完了,留下的梗我們要光著腳去踩。以前沒有耕耘機,我們要把梗踩到田底下去,田裡有很多水蛭,被咬到腳都痛死了。我們家後面還有養牛,豬、雞、鴨都有。那時家裡種稻米是自己吃,養豬好像是收入來源之一,還有茶葉、水果這些也都是,茶葉賣的價錢很便宜。

我們採茶還是用手剪,背後有一個袋子,手經常採到沒辦法拿筷子。到了山上,公車站就在我們對面,我們都不用戴手錶,看到車班上去,我們大概就知道幾點。有時下雨,我就不用去採茶,但其他時間就跑不了了。哥哥跟嫂嫂後來都外出住了,老房子雖然還在,但我只有假日的時候才會去那裡看看。人到老了,會循著之前的土地走。稻田早就沒了,茶園變成竹園,有些就是荒廢。』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黃秋香的故事(1):新埔山間的採茶姑娘 / 撰寫者:張宗坤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eople&id=595945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人物與團體,生物、生態與環境
建檔單位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
生年月日/時期
民國/戰後時期
國籍
中華民國
撰寫者
張宗坤
性別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