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與言》雜誌於 1980至2000年期間,分別引進法國年鑑學派經濟史學家費爾南.布勞岱(Fernand Braudel)之學說,總共刊登九篇論文,是當時臺灣引進西方最重要的歷史系列著作之一。
作為臺灣歷史悠久的綜合性人文期刊,《思與言》自創刊以來,便積極引進海外新知。布勞岱是法國年鑑學派第二代著名的史學家,《思與言》引入的這九篇文章包括:〈物質文明對歷史研究的反省性意義:評布勞岱論日用生活的結論〉、〈資本主義與市場經濟:布勞岱的歷史分劃〉、〈「可能的限度」:布勞岱論文明的成長〉、〈維達爾地理學影響下的布勞岱論著 〉、〈《地中海與菲利蒲二世時期的地中海世界》序言〉及〈 從「臺灣島史」研究到探索「臺灣特性」:布勞岱《法蘭西特性》的啟發〉等。
臺灣在1980年代前的學術環境仍相當封閉,純理論之研究與批判極少受到重視。直至1980年後,各式新知才慢慢引進,《思與言》從中收錄不少具前瞻性之論文,布勞岱之史學觀點即是其中之一。他的上述重要著作分別從歷史時間、歷史空間、歷史整體乃至歷史結構等多層視角,解釋西方資本主義的形成與演變,《思與言》發表的這些專文,很多被應用來解釋臺灣史發展的特性,引領法國年鑑學派在臺灣之熱潮。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