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臺唯一主祀韓愈的昌黎祠在後堆內埔,早在清代就已有紀錄,其由來除了傳說客家人來自嶺南的祖先曾受到在嶺南當官的韓愈照顧,而蓋廟祭祀外,另外則指早年昌黎祠是教育地方學子的地方,舉人鍾桂齡、歲進士邱贊臣與光緒年進士江昶榮,都曾在此講學,並同時供奉韓愈作為代表。因此昌黎祠皆會在每年約農曆9月9日(據傳是韓愈生辰)舉辦祭典的習俗,後來更衍生擴大為地方的重要文化盛事。
傳統的祭典是用「三獻禮」,分為初獻、亞獻、終獻三個階段,並有牲禮等供品及祭文的宣讀,隆重肅穆。而從民國90年(2001年)開始,由社區居民開始發起的韓愈文化祭活動,則是除了傳統祭典外,增加了更多活潑的文化活動及展演,最著名的莫過於向韓文公祈求考試榜上有名的「換絭」活動(音ㄐㄩㄢˋ,六堆客家對於護身符的稱呼,早期會向神明求「絭」給小孩佩掛,祈求平安長大,並到廟宇「換絭」,以答謝神明的庇祐),由於現在的學生升學壓力不小,家長更是希望能高中,這項活動甫一推出民眾便趨之若鶩,甚至連參加國家考試的民眾也都會來求絭以求高中,後來結合屏東版畫藝術家創作所推出的限量版印「文公絭」,更成為每年活動排隊還不一定搶的到熱門紀念品。
六堆先民在內埔鄉建立全臺專祀韓愈的昌黎祠是六堆特色文化,表現出有別於傳統六堆忠勇精神之外的另一面,而韓愈文化祭的誕生則讓更多人能參與其中,體驗晴耕雨讀,崇文重教的六堆客家印象。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