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花包

跟花包有關的相片,共3張
跟花包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花包有關的相片,第2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六堆客庄廟宇的供桌上常見到精心製作,用來敬奉神明的「盤花」,而「盤花」的藝術表現樣式隨製作者而不同,但虔誠的信念卻是同樣的。有別於多數敬奉神明的花束,在枯萎後會被丟棄,六堆客庄的「盤花」會轉為另一種形式來延續其信仰週期。六堆人相信敬奉過神明的物品附有神明的神力,有安定人心,驅邪避疾的作用,因此部分的廟宇會將盤花曬乾製成「淨身平安包」,給予有需要的民眾,由於盤花的素材多半都是帶有香氣的民俗植物,就算是曬乾後也帶著淡淡的香氣,無論是作為香包配戴或是做為沐浴包使用,都是極為雅致的一項民俗小物。

「盤花」的素材大都以客家民俗植物居多,如新丁花、芙榕、玉蘭花、樹蘭、桂花、馬茶花、含笑等,也是客家庭院中常見的植物,民國以後有時也會使用像菊花、玫瑰等進口花卉。在六堆地區,後堆內埔鄉的東勢村福泉堂、豐田村福善堂及富田村五穀仙帝廟等廟宇現在都還有製作此類平安花包習慣,將回收後的盤花曬乾,並用紅包袋裝著放置於廟內,舉凡家裡孩童受到驚嚇及遭逢不淨之事沖到(如喪事),皆會用平安花包來淨身,六堆老一輩的祖母、母親很自然就會到廟裡索取平安花包讓孩子們來洗浴,據說對於容易夜啼的小兒也頗有成效,帶著淡淡香氣的洗澡水也是多數六堆人小時候的記憶。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花包 / 撰寫者:社團法人屏東縣深耕永續發展協會 / 描述文字授權:OGDL 1.0 / 建檔單位: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Invisible&id=594300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撰寫者
社團法人屏東縣深耕永續發展協會
所屬族群
客家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