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光彩繡莊

跟光彩繡莊有關的相片,共4張
跟光彩繡莊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光彩繡莊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光彩繡莊有關的相片,第3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照片1-2為2020年,嘉義市「光彩繡莊」內外空間、照片3-4為「光彩繡莊」繡品。「光彩繡莊」,1955年成立,於嘉義市成仁街開業,1990年遷至光華路現址,並取名「光彩繡莊」 。主要製作傳統宗教刺繡產品,繡旗類為最大宗,也兼賣宗教相關用品。2007年一篇外文旅遊的採訪報導,邀請光彩繡莊示範縫製繡品,讓光彩繡莊成為許多到訪嘉義的遊客,也會順道探訪的店鋪。秉持對產品的嚴謹標準,也讓繡莊在2019年台北萬和宮風帆旗出巡時大放異彩,增加店內不少客源。

2008《嘉義市傳統工藝美術普查計畫成果報告書》提及,嘉義市繡莊主要分布於中正路及光華路一帶。早年皆以八仙綵、桌裙製作為主,而後也經營佛具等買賣,其中以天華繡莊經營歷史最久;王良光一派的「興」自繡莊開枝散葉最為明顯,有光興、鴻興、正興、大興等繡莊;光彩繡莊初以代工製作繡品聞名,後開設店鋪經營,已逾三代 。

創辦人黃忠榮,1961年生,嘉義市人。其叔祖父來自福州,從小在成仁街繡莊看著父母刺繡養家,27歲前曾從事其他職業,最後選擇承接家業。他和姊姊承接父母的手藝,他負責接案構圖、姊姊則專司刺繡。 1990年黃忠榮與妻子郭雪芬結婚後的隔年成立「光彩繡莊」,並移至光華路現址。

黃忠榮延續父母在繡莊的工作模式,由先生接單繪圖,太太負責車繡等工作。製作流程從繡布繪製圖樣開始,將圖畫與文字樣板在繡布上進行排版,撲粉描線後,標註每個區塊的繡工和作法,後續整理各式繡品及車繡,依據繡布上的標示完成。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光彩繡莊 / 撰寫者: 林耕宇、徐佳伶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嘉義市洪雅文化協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593558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產業與經濟
建檔單位嘉義市洪雅文化協會
所在地-地址
嘉義市東區光華路173號
免費進場
是否開放
電話
05-222-9788
所在地-名稱
光彩繡莊
參考資料
《嘉義市傳統工藝美術普查計畫成果報告書》 嘉義市,嘉義市政府文化局,2008。
相關人物
黃忠榮、郭雪芬
資料來源
照片1、3、4為余國信拍攝、照片2為張伊珊拍攝
撰寫者
林耕宇、徐佳伶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