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戰後臺灣茶業的發展與變遷

戰後臺灣茶業的發展與變遷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戰後臺灣茶業的發展與變遷

      本論文作者吳淑娟,指導教授吳學明博士,出自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發表於2007(民國96)6月。內容敘述戰後至今臺灣茶業的發展與變遷,臺茶過去以外銷為主,後外銷市場逐漸衰退,轉型為內需產業。
        研究者針對臺灣茶業各種變化機制,探討臺灣茶業發展與變遷,藉以了解臺灣茶業形成的脈絡及臺灣茶業的特色,分析當今臺灣茶業所面臨的問題,進而提出一些解決問題的建議。結果顯示,臺灣茶業在清後期成為臺灣重要產業,日治時期開始企業化經營,茶葉外銷佔臺灣輸出貿易額重要比重,為臺灣賺取大量外匯。1970 (民國59)年以後由於工商經濟快速發展,臺灣外銷茶葉漸失競爭力,在政府輔導下成功轉為內銷,茶葉的製造上也由大型製茶工廠專轉為與茶農家庭式小茶廠併立情形。此外,臺灣加入 WTO 後,為使臺灣茶業永續發展,產銷上呈現重視用藥安全、發展有機茶葉並重視行銷的特點。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撰寫者
陳雙君
創作者
吳淑娟
時間資訊
發表日期
2007/06
媒體類型
文件
檔案授權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