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日治時期臺灣茶業改良之研究

日治時期臺灣茶業改良之研究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日治時期臺灣茶業改良之研究

      本論文作者邱顯明,指導教授吳學明博士,出自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發表於2004(民國93)6月。內容探討日治時期總督府與民間茶業者如何進行茶業改良工作。
      臺灣茶業經清代時期發展快速,到日治時期便開始衰退。然在該時期之總督府與民間業者的努力下,於產、製、銷方面產生非常大的變化,包括茶樹品種更新、製茶機械化、產銷體制的建立等。結果顯示,臺灣總督府初期對茶業改良態度較為消極,至1918(民國7)年提出茶業獎勵計畫,才較積極從事臺灣茶業改良。改良工作包含,建立茶業科學研究與人才教育機構、茶樹栽培與茶葉製造改良、優良品種茶樹普及化、栽培法改良、機械製造普及化、製茶技術提昇等改良策略,另設置共同販賣所與茶檢查所,並開拓新市場及茶葉宣傳等措施。上述改良工作對臺灣茶業發展帶來莫大的貢獻,使臺灣茶業得以進入近代化發展。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日治時期臺灣茶業改良之研究 / 撰寫者:陳雙君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590907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撰寫者
陳雙君
創作者
邱顯明
時間資訊
發表日期
2004/06
媒體類型
文件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