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石門水庫阿姆坪開墾與「十四命公」

石門水庫阿姆坪開墾與「十四命公」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石門水庫阿姆坪開墾與「十四命公」

大溪阿姆坪最早的開墾記錄在1869年(清同治8年),由閩南籍的八塊厝(八德)人呂阿姆,向世居竹頭角的泰雅族領袖協議割地闢懇為起始。

據當地耆老李詩眾先生根據其祖父口述,墾民人數眾多,內部良莠不齊,竟有人暗中唆使泰雅族人作亂。同年農曆7月15日中元普渡,呂阿姆和部分墾民返回八塊厝祭祀,只留下14人看守工寮。這14人白天前往大溪採買伙食,有婦人聽聞消息欲通知下山眾人暫時不要回來,然卻未能遇上。以墾戶呂蕃然為首的14人,當晚回程路經慈湖後山全數遇害,首級皆被取走,墾地也被泰雅族人奪回。

1871年(清同治10年),地方人士事後前往尋找屍骸僅尋得腳骨一支。八結(百吉舊稱)全庄墾戶遂籌資建墓,立碑合祀,並尊稱為「十四命公」。昔日八結人一直維持祭拜十四命公的習俗,並定每年農曆七月初一(後期改為七月廿九日)為全庄祭拜的日子。如今十四命公墓雖淹沒在荒煙蔓草之中,但這可能是現存八結地區最古老的開發遺跡。

(註)

清朝時期,水流東、八結、湳仔溝、新柑坪、舊柑坪、阿姆坪、竹頭角等地區合稱為「南雅庄」,日治時期改稱為「八結保」。民國後八結改稱為「百吉」,是單一地名的稱呼。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石門水庫阿姆坪開墾與「十四命公」 / 撰寫者:湯松霖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京兆企業社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573904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京兆企業社
撰寫者
湯松霖
創作者
湯松霖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12/8/26
媒體類型
照片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