櫓,為木製品,是藉由划水讓船隻前進的工具之一。目前藏於馬祖民俗文物館,展於三樓常設展冬𦁧船中。
櫓為划船的輔助工具,其長寬大小依照地區、船隻大小或船隻型式各有差異,可由使用者以木頭為材料自行製作。一般架設在船尾或船側的櫓檐上,並透過手搖動,使在水下的櫓板可左右擺動,形成推力,促使船隻前進。
早期馬祖尚未船隻機動化以前,漁民大多以風力或人力搖動促使船隻前進,人力搖動的方式又稱「搖櫓」。船上至少會有兩支櫓,一隻放在船隻的中端,作為控制方向的「正櫓」,另一隻放在船邊,作為輔助滑行的「邊櫓」。在搖動時,一人為正櫓、一人邊櫓,兩人須有默契,否則會使船隻在原地打轉。若船隻較大的話,櫓可由三、四個人一起搖動。後來在地方漁會與政府大力推廣船隻機動化後,地方漁民紛紛將漁船加裝柴油引擎(馬達),現今搖櫓可在南竿鄉的北海坑道內體驗。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