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時間為2007年。拍攝地是原岡山眷村欣欣菜場。照片為交易熱絡的欣欣菜場外部景況。照片由曾定華提供。
原欣欣菜場始自1940年日本海軍航空隊及海軍61廠興建宿舍時建築的圓形消防池,因附近居民採買需要聚集攤販,且鄰近五排樓房宿舍,故當地人稱其為「五落仔市場」。戰後空軍司令部拆除消防池,方便容納更多攤販。1959年攤商集體出資興建水泥牆和木造桁架,使其成為臺灣獨具特色的圓形市場。欣欣菜場一直是岡山居民採買果菜肉品和享用美食的重要地點,也是人文記憶的保存處。2019年因市地重劃拆除,部分商家被迫遷至「新欣欣菜場」。
據照片拍攝者曾定華(巷子深老闆)回憶,原欣欣菜場被2000多眷村包圍,從早期販賣雞鴨魚肉蔬果,到食衣住行各樣貨品,幾乎無所不賣。來往除了眷村眷戶等外省人,也包括岡山在地居民本省人,使欣欣菜場的語言、習慣、風俗等十分多元豐富,構成了文化融合的特殊氛圍,具有莫名的魅力和活力。尤其作為菜場本體的圓形構造和攤位,能從起點逛回起點,「盡攬」的圓滿感覺很難形容。但如今僅存照片懷念。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